10月18日,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指导,中共江门市委宣传部、国家图书馆(国家典籍博物馆)、江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、五邑大学侨乡文化与区域国别研究院主办,江门市博物馆承办的“烽火侨批——从战火中的侨批看华侨赤子心、家国情”展览开幕式在国家图书馆举办。中国侨联原副主席唐闻生,原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司长张健青,中国华侨历史学会副会长、中国华侨华人研究所原所长张春旺,国家图书馆副馆长魏崇等有关负责同志出席开幕式。
展览以“侨批”为载体,分“山河破碎 觉醒之声”“血色家书 苦难见证”“国民职责 毁家纾难”和“抗战到底 必胜信念”四个篇章,重温海外华侨的抗战史诗。通过111件/套侨批、历史照片及多媒体装置,将宏大抗战历史落位于个体命运叙事,让泛黄纸笺成为“会说话的历史见证”,用具体可感的朴素文字生动诠释了华侨“爱国、爱乡、爱家人”的赤子情怀,更展现了中华民族在危难中众志成城的精神品格。
现场还设置了“听侨批”装置,公众可聆听侨批文字转化的“烽火之声”,沉浸式感受华侨对家人的牵挂与对侵略者的痛恨;展厅里设置的留言墙可以让公众写下观展感受,将对亲朋好友的思念与牵挂通过文字传递。
侨批,亦称“银信”,是指近代以来一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,由海外华侨华人主要通过民间渠道寄给国内家眷和亲友的汇款(“银”)凭证和家书(“信”)的合称。2013年,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会议批准其入选《世界记忆遗产名录》。
展览在国家典籍博物馆第十展厅面向公众免费展出。
(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刘彬)
一鼎盈配资-一鼎盈配资官网-平台配资-股票配资开户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